为深入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丰富内涵、精髓要义和最新发展,我系学生会于近期开展了“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活动”。
办公室部
如何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谢智娟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式现代化九个方面的本质要求: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九个方面的本质要求: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的发展历程表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优势所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必须继续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更大成就,持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政治保障。
常慧哲
2019年,习近平在第4期《求是》发表了《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署名文章中提到:“全面依法治国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历史任务,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我结合自己的理解,谈一谈对全面依法治国的浅显认识。
治国理政离不开依法治国。有人说过:罗马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靠武力,第二次靠宗教,第三次靠法律。罗马的武力已经烟消云散,宗教的影响随现代文明的发展逐渐衰退,而法律对世界的影响却重大、持久。十九大中提出的“四个全面”中全面依法治国是具有基础性、保障性的作用。纵观历史发展,历史上繁荣时期的重要表现就是法度严明、司法公正、社会有序,而衰亡时期却是法度混乱、司法腐败、社会动乱。所以,我国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建立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是治国理政离不开法治的充分体现,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基石。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对人民负责。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一段时间,人民群众对国家法治的公信力评价不高。为什么?因为国家法制不健全、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问题较为突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多地向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等方面延伸,这就决定了我国法治必须跟随历史潮流深化变革。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开启了我国深化法治改革的开端。近几年纠正了如呼格吉勒图奸杀案、聂树斌强奸杀人案、佘祥林杀妻案等一大批冤假案,这是制度的变革、法治观念的转变,说明司法体制改革取得了实效,人民的满意度不断提升。近两年,针对人民群众身边的毒瘤,进行了“打黑除恶”专项行动,对黑恶势力、村霸恶霸及其保护伞进行了无情的打击和消灭,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法律的威严就在身边,公平正义就在身边,获得了人民群众的点赞。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和法的问题是全面依法治国中的根本问题。为什么要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因为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这是由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决定的。历史实践证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发展中国。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方面都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法治领域改革面临许多难啃的硬骨头,迫切需要从党中央层面加强统筹协调”。因此,我们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
高欣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可以列举出几十条,但最重要的一条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继续贯彻下去。我们要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就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法治领域的具体本质,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建设法治中国唯一正确的道路。这条道路就是在中国土壤中孕育生长起来的,适应中国社会实际和发展的根本要求,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增强人民福祉,能够增强社会活力和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开启法治中国建设的新征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中国的法治现代化,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国家,是中华法律文化传统传承创新的过程,是法治资源得到充分发掘利用的过程。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法律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的法律价值系统,沉淀了国家与社会治理的丰富经验。要注意研究我国古代法制传统的成败和得失,挖掘和传承中华法律文化精华,汲取营养、择优而用。我们应基于自身的需要和条件,协调法治发展过程中的传统性因素与现代性因素,努力向实现法律文化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其与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于新时代中国法治现代化。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这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赋予了法治现代化建设的中国方案以全新内涵和历史使命。在新时代继续推进我国的法治建设,需要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发展与法治的关系,坚定不移地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充分地发挥法治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程中的规范和保障作用,使法治成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强大动能与机制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具有巨大光明前景。历史长河奔流不息,全面依法治国不断向纵深推进。法治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坚强保障。我们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依法治国,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而为实现中华民族强起来提供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法治支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成功经验,必将为人民当家作主作出重大贡献。
社会协助部
为什么要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
魏晶
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大力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打造大批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
世界科技发展史证明,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拥有了一流科学家,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不断改善人才发展环境、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大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无论是在量子信息、干细胞、脑科学等前沿方向上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还是在深海、深空、深地、深蓝等领域积极抢占科技制高点,我国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科技创新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这离不开包括国家战略人才在内的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自觉履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职责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关键。”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科技创新广度显著加大,科技创新深度显著加深,科技创新速度显著加快,科技创新精度显著加强。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我国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战略人才站在国际科技前沿、引领科技自主创新、承担国家战略科技任务,是支撑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必须把建设战略人才力量作为重中之重来抓。
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就要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到实处。大力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要坚持实践标准,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担纲领衔者中发现具有深厚科学素养、长期奋战在科研第一线,视野开阔,前瞻性判断力、跨学科理解能力、大兵团作战组织领导能力强的科学家;要坚持长远眼光,有意识地发现和培养更多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形成战略科学家成长梯队。打造大批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要发挥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的国家队作用,围绕国家重点领域、重点产业,组织产学研协同攻关;要优化领军人才发现机制和项目团队遴选机制,对领军人才实行人才梯队配套、科研条件配套、管理机制配套的特殊政策。青年人才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源头活水,要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制造业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强国之基,要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努力建设一支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师队伍;要调动好高校和企业两个积极性,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
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习近平总书记擘画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宏伟目标,提出“到2035年,形成我国在诸多领域人才竞争比较优势,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高水平人才队伍位居世界前列”。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我们就一定能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把科技自主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温国庆
百年大党,风华正茂。千秋伟业,人才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人才强国、什么是人才强国、怎样建设人才强国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指导新时代人才工作的纲领性文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首要要有“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社会共识。魏源说过“人才者,求之者愈出,置之则愈匮”。以史为鉴,我们可以发现,社会对于人才的共识对于人才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党在新时代作出的重要举措,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选择,是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必然要求,只有人才振兴国家才能振兴。
人才是强国兴国的第一要素,也是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的第一动力。当前,我国正处于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梦的关键时期,必须牢固树立人才强国这一重大战略,大力培养锻造一批德才兼备的技能人才队伍。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既面临各种风险挑战,同时也处于重大战略发展期,越是如此,越是要尊重人才、培养人才、成就人才,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以强大的人才支撑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劈波斩浪、无往不胜。
加快向人才强国转变,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根本保证。人才工作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把握正确的前进方向,始终与时俱进,保持旺盛活力。做好新形势下的人才工作,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履行好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职责,使人才服务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让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
我们要重视人才培养,打造高层次人才成长“快车道”。人才既要“引”也要“养”,做好培养,才能引得来、留得住、能干事、干成事。各级部门要举贤聚能,各尽其能,人才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实现最大的价值,既要看自身能力水平,又要看用人者是否因材施教。要坚持“不凭资历凭能力、不凭关系凭实绩、不凭活动凭实干”的用人导向,唯才是举,知人善任。要真诚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激励人才、成就人才,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
卫若男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个重要论断,深刻阐明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重大指导意义深刻揭示了“能”、“行”、“好”的内在逻辑,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在规律和历史必然。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中国共产党是高度重视理论指导的党。在近代中国最危急的时刻,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马克思主义,给苦苦探寻救亡图存出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全新选择。100多年来,正是在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指引下,中国共产党人在艰辛探索中找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成功开创、坚持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它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贯彻,它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彰显。历史雄辩地证明,马克思主义是“伟大的认识工具”,是强大的思想武器,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
中国共产党人既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又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坚持不懈地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恩格斯深刻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我们党在实践中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我们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是在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推进的,我们的发展成就是在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取得的。
实践充分证明,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完全正确的。10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用宽广视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坚持在改革中守正出新、不断超越自己;在开放中博采众长、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志愿者部
为什么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谢怡霞
我们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在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是自身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是国家和人民的殷切期盼,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要求。那么,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树立怎么样的理想信念?理想主要可以分为社会理想、道德理想、生活理想三个方面。因此,我们树立的理想信念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首先,道德是做人的核心。孔子一生的理想目标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将“修身”作为自己理想信念的首位,可见,个人的道德品质是尤为重要。自古以来,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推求“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道德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与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道德调控的范围不断扩大,调控的手段或方式不断丰富、更加科学合理;道德的发展和进步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是人类道德发展合乎规律的必然产物,是人类道德发展史上的一种崭新类型的道德,是对人类道德传统的批判承继,并必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实践的发展而与时俱进。因此,我们在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的同时,要与道德传统相结合。
其次,生活是做人的基础。罗兰说过“生活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的确,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我们要学会发现,联合实际,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生活基本上可以分为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和婚姻生活三大领域。公共生活领域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而逐渐扩大,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日益成为社会成员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职业生活和婚姻生活两者是紧密联系的,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在自己满意的工作岗位上奉献力量,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从而解决物质需求,追求美满的婚姻生活。因此,我们在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的同时,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最后,社会是做人的支柱。当今社会信息万变,政治在进步、经济在发展、文化在积累,当代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后备力量,国家的教育政策让我们可以拥有更好的学习环境,物资的充足让我们对消除衣食住行的烦恼,文化的不断被吸取陶冶了我们的情操;在社会给予我们爱与关怀的同时,我们应该学会思考,肩负起一种社会责任感,所谓“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社会给予了我们,我们就要懂得奉献,我们更要清楚,羔羊跪乳,乌鸦反哺的道理,虽然我们现在仍然是很幼稚,但是只要我们不断积蓄力量,终有一天我们会独当一面,步入这个社会,为它奉献我们的力量。因此,我们在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的同时,要与社会发展相结合。科学的理想信念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当代大学生树立的科学的理想信念应该有马克思的科学信仰,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为自己未来的美好生活不断努力,肩负起社会的责任感,顺境时要乘风破浪,逆境是要坚持不懈,以作为主人翁的态度面对自己的人生。
谢鑫达
坚定理想信念,是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首要的基本要求。在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各单位十分重视结合党员的思想实际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许多老同志说,像这样认真而郑重地学习党章,从理想信念这个基本问题入手,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机会十分难得。这样的学习,使广大共产党员更高地扬起了理想的旗帜。许多新党员说,思考我们党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入党意味着什么,这样的集中学习教育,唤起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懈奋斗的情感。绝大多数党员都感到,学习阶段时间不长,收获很大,是一次认识的提高,是一次思想的锤炼,是一次境界的升华。
我们的党之所以能够在残酷的环境中生存,在艰苦奋斗中壮大,脱颖而出,由弱到强,成为执掌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最根本的是我们党能够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人民群众共命运,代表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优越性。志存高远,立足现实,永远是共产党人应有的政治品格和精神境界。
学习党章、重温入党誓词,让广大党员认识到共产党员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生活发生很大变化,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好传统不能丢,党员意识和党性观念不能淡。我们应该看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共产党人的队伍中英雄辈出,绝大多数共产党员站在前列,艰苦创业,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尊敬和爱戴。也应该看到,有的党员理想信念不坚定,在矛盾面前。畏缩不前,在困难面前悲观失望,在诱惑面前不能廉洁自律。这些都充分说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崇高理想鼓舞自己,用坚定信念鞭策自己,用党员标准要求自己,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夫志,气之帅也。”崇高的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背弃了理想信念,共产党员的政治生命也就终止了;淡化理想信念,共产党员就会落后于时代前进步伐。坚定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终生追求,需要付出一生的努力。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当把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作为一个新的起点,高扬理想的旗帜,砥砺奋斗的精神,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努力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韩丽娟
坚定理想信念,重要的就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世界,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共产党员必须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把理想信念建立在科学分析的理性基础之上。坚定理想信念教育心得体会。作为党员干部,更应该做坚定理想信念的表率。面对各种复杂情况的考验,必须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首要任务,自觉地加强科学理论的学习,加强党性修养和世界观的改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带头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不动摇,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不动摇,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近平总书记的指挥不动摇,确保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自觉地听党话、跟党走。
坚定理想信念,必须与求真务实紧密结合起来,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努力奋斗。应该明白,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人生的支柱和前进的灯塔。确立了崇高的理想信念,就有了正确的方向和强大的精神支柱,就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就能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矢志不渝地献身于伟大的事业而不畏任何艰险。有的党员在矛盾面前畏缩不前,在困难面前悲观失望,在诱惑面前不能洁身自好,说到底,还是共产主义理想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不坚定。
我们平时讲,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就是说人要有理想信念。没有理想信念,就没有目标和追求,活着只是为了吃饭,今朝有酒今朝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那只能是行尸走肉,就像一首行歌曲中所唱的那样:“无魄有体就像稻草人”。有的人认为现在搞市场经济,人们都注重物质利益,讲理想信念不实惠。于是舍“义”取“利”,对自己有利的事就冲在前面,对自己无利的事则躲得老远。殊不知,不讲理想信念,只讲实惠,全国人民就会失去共同的奋斗目标和动力,我们的事业也就失去了旗帜和灵魂。